刑事诉讼法的修改与公安侦查工作的调整/曹文安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5-16 19:44:20   浏览:8611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刑事诉讼法的修改与公安侦查工作的调整

曹文安


[内容提要]1996年3月17日,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对公安侦查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修改后的刑诉法的要求,公安侦查工作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本文认为,这种调整应从侦查观念、侦查体制、侦查队伍素质等方面进行。
[关键词]刑诉法修改 公安侦查调整
1996年3月17日,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这次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在保持了原来的体例和原有的框架、结构的前提下,对刑事强制措施、诉讼当事人的诉讼权利的保障、以及对立案、侦查、起诉、审判、执行等程序中的相关问题,都进行了重大修改。公安机关是执行刑事诉讼法的主要机关之一,是刑事案件的主要侦查机关,刑事诉讼法的修改牵涉到公安侦查工作的方方面面,公安机关必须对公安侦查工作作出相应调整,方能适应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的要求。
一、侦查观念的调整
此次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对公安侦查工作影响较大的莫过于收容审查制度的废除,庭审方式的改革,以及律师可以介入侦查程序的崭新规定。
收容审查本是一项行政强制措施,但在司法实践中,却被公安机关广泛用来对付刑事犯罪分子,成了事实上的刑事强制措施。在长期的刑事司法实践中,公安机关已经很习惯于采用收容审查手段来办理刑事案件,从而形成了以审代侦、先讯问后取证的办案模式。由于是在缺乏证据后盾的情况下开展讯问,所以侦查人员较难通过合法手段获取口供,而只能借助于刑讯通供、诱供等非法手段来逼取、骗取口供。长此以往,侦查人员的讯问水平、取证能力便萎缩了,侦查素质也下了台阶。侦查人员长期遵循先讯问后取证的办案模式,其侦查水平、侦查能力的日益萎缩与刑事犯罪的日益智能化、集团化的反差愈益明显。而此次刑事诉讼法修改后,有关机关已明确宣布废除收容审查制度。对此,公安机关在较长的一段时期内,在办理刑事案件过程中,必然觉得难以适应。
评价一个国家诉讼制度的优劣,重要标志之一就是看其法庭的审判是否公正。我国原庭审方式由于实行卷宗移送主义,所以在实践中存在法官先入为主、先判后审的弊端,法庭审判成了“走过场”,在法庭上公诉人不承担举证责任,法庭开庭审理,如认为事实不清或证据不足,则退回检察院补充侦查,辩护人的辩护只不过是例行公事。这种庭审方式显然难以体现公正。为了充分保证诉讼公正,此次修改刑事诉讼法,确立了“辩论式”的庭审方式,即在法官的主持下,由控、辩双方交叉询问并开展辩论、质证,法官在充分听取了各方意见后,从容决定对证据的取舍和对案情的认定,最后依法作出具有权威性的判决。这就明确了控诉方的举证责任。如果控诉方所举证据无法证明指控的犯罪事实,则人民法院有权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这一改革,无疑对控诉方的取证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公安侦查工作具有重大的影响。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规定律师可以介人侦查程序,这标志着我国的诉讼制度又向民主化迈进了一大步。律师介入公安侦查程序,无疑将对公安侦查活动起到有效的监督作用。律师的介入,必将遏制“警察暴力”,同时也能使犯罪嫌疑人的诉讼权利得到较好的保障。律师介人侦查程序后,其有权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有权向犯罪嫌疑人了解案件有关情况,有权向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咨询,对侦查人员侵犯犯罪嫌疑人诉讼权利的,律师有权代为控告。由此可见,律师的介入,对公安侦查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保障侦查工作的顺利进行,侦查人员应当在律师介入之前就突破犯罪嫌疑人的口供,掌握犯罪的主要证据,以掌握进一步侦查的主动权。
不论是收容审查制度的废除,还是庭审方式的改革,抑或是律师介入侦查程序的规定,归根到底都要求侦查人员要转变侦查观念,明确侦查程序具有的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的双重功能,改变办案模式,变先讯问后取证为先取证后讯问再取证,同时,努力提高讯问水平和取证能力。唯有如此,才能做到依法侦查,才能圆满地完成侦查任务。
二、侦查体制的调整
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是制约侦查工作效益的重要因素。派出所承办大量刑事案件的机制导致防范薄弱,治安基层基础工作普遍被削弱;侦查与预审部门分立的体制,人为地割断了侦查破案工作的连续性,造成侦查与预审部门在工作衔接上的困难,同时还容易造成重复劳动,影响办案效率。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对公安侦查办案时间和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来的侦防机制和侦审分立的体制已不能适应刑事诉讼法的要求,进行相应的调整势在必然。
改革侦防机制,刑侦部门承担绝大部分刑事案件的侦查任务,派出所不再承担破案指标,而是集中精力做好基层基础工作,这样,一方面加强了治安防范工作,对预防犯罪起到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由于派出所加强了对重口、外口的管理,加强了基础建设,所以它就能利用群众基础好、人员熟、情况熟的优势,为刑侦部门提供破案线索和协助抓获犯罪嫌疑分子。这一改革目标的实现,就能为刑侦部门侦查刑事案件赢得时间,既可迅速破案,又能及时收集到有关的犯罪证据,为依法侦查打下扎实的基础。
实行侦审一体化,是对原侦审分立体制的重大改革。我国的公安预审部门在长期的侦查实践中,为严格办案,依法监管,深挖犯罪,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但随着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的贯彻实施,侦查与预审分设的体制弊端暴露得越来越明显。侦审分立究竟有无必要呢?其实,从侦查程序构造的理论看,侦审本来都属控方,是公安机关这一承担控诉职能的机构之下的两个部门,共同承担控诉之职,实无分立之必要。从公安机关与检察院在办理刑事案件时的相互关系看,我国的公、检关系与国外的不同。国外检察官与警察之间是一种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相互间不存在互相制约的关系,侦查与检察是一体的;而我国的公安侦查与检察的关系是断开的,即公安机关与检察院之间在办理刑事案件时存在相互制约关系,检察院对公安机关办理的刑事案件有审查起诉权。这种公检关系也表明在公安内部不必另设一个部门来对侦查部门办理的刑事案件进行审查把关。因此,侦审一体化符合刑事诉讼目的。实行侦审一体化,就是要在侦查部门内实现立案、侦查、审讯、提请批捕、移送起诉一体化。这样,既可保证办案时效,提高办案效率和办案质量,又有利于明确责任,严格执法,更加有力地打击犯罪,同时还有利于侦查人员业务素质的全面提高。
为适应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的要求,公安机关除了调整侦防机制和侦审体制外,还应建立侦查破案的快速反应机制。刑侦部门应当与指挥中心、交警、巡警和派出所紧密协作,接警后迅速出警,快速赶赴现场,抓获现行,掌握第一手材料。这一系列改革目标实现后,公安侦查工作方能迈上一个新台阶。
三、侦查队伍素质的调整
刑事侦查工作是一项专门性工作,专业性很强,对侦查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侦查员不仅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而且要有较好的法律素质、文化素质、身体和心理素质,并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当侦查员,只有优秀的人才能成为侦查员。目前在公安刑侦队伍中有“三个三分之一”:有三分之一的人能干,三分之一的人跟着干,三分之一的人只会送水送饭。这种队伍状况根本无法适应修改后的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要求,必须进行调整。笔者认为,对公安侦查队伍的调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首先,把好进人关。公安部应当尽快制定侦查人员任职资格标准,同时要将此标准法律化。各级公安机关在招警时,就应按此标准招收侦查人员。凡不依此标准者,所招人员清理出侦查队伍,对违反规定招警的公安机关负责人以及直接责任人员,应给予必要的纪律处分。
对侦查人员的任职资格标准,可考虑以下几点:政治上,应有一定的政治理论水平,最好是共产党员或者是共青团员;业务上,应经过正规的公安政法专业培训,凡从正规公安政法院校毕业的学生,侦查机关可以优先考虑录用,以改变当前一些地方公安政法院校正规毕业生进不了侦查队伍,而未经正规培训的人却大量涌入侦查队伍的状况;法律素质方面,侦查人员应具有良好的法律素质,特别要精通刑法和刑事诉讼法;文化素质方面,侦查人员至少应具有高中毕业文化水平,最好要有大专文化程度;另外,侦查人员还应具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其次,加强对现有侦查人员的培训和考核。现有的侦查人员中,大部分具有较好的政治和业务素质,但是,由于工作任务重,严打和专项斗争接二连三,侦查人员疲于奔命,没有得到休整和培训,业务素质停滞不前甚至下降,法律素质明显跟不上形势的发展,身体素质则根本没有提高的机会。对此,公安机关应加强对他们的培训,在此基础上,按照侦查人员任职资格标准进行考核。对经过培训考核后,不能达到侦查人员任职资格标准的,要转岗,不能再呆在侦查部门。
最后,要在侦查队伍中建立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奖勤罚懒的激励机制,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的竞争机制。在当前的侦查队伍中,存在着松、散、懒的问题。一些侦查员不思进取,混时度日,无所作为。这种状况存在的根源在于侦查队伍中各种机制存在问题。侦查员干 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有能力的侦查员得不到重用,而平庸无能者由于会做“公关”工作,反而深得某些领导的赏识,升迁有门。虽然有些地方的公安机关已经意识到了这一问题,在侦查队伍的领导任用上,进行了竞争上岗的尝试,但这样仍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竞争上岗制是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的竞争机制的必然结果,但是,侦查队伍的领导岗位毕竟是有限的,不可能所有有能力、表现好的侦查员都能走上领导岗位。这就需要配套建立奖勤罚懒的激励机制,即建立侦查员等级晋升制,将侦查员划分一定的等级,规定晋级标准,定期进行目标考核,凡符合晋级标准者给予晋升;凡未达到晋级标准但仍符合所任级别标准者,保留原级;凡未达到晋级标准同时又末达到原级别标准者,降级使用。同时,对不同的级别,规定不同的政治、经济待遇。在建立竞争机制、激励机制的同时,还应建立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即对那些不思进取、无所作为、对任何考核都抱着无所谓、在侦查队伍里表现不死不活的人,应坚决予以淘汰;而对那些表现突出、积极进取、为侦查事业鞠躬尽瘁的人,则应予以重奖或者重用。这样,优秀的侦查员才会觉得自已的价值得到了承认,前途光明;一般的侦查员才会觉得有压力,才会知道继续混日子就有可能被淘汰;而劣质侦查员才有可能被清理出侦查队伍。而这样的侦查队伍用人机制才有可能充分调动每一个侦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才有可能建成一支党和人民放心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具有很强攻坚能力的队伍。

本文发表于《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第2期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废止和宣布失效部分省政府规章的决定

河南省人民政府


河南省人民政府令
第106号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废止和宣布失效部分省政府规章的决定》已经2007年6月26日省政府第185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省长:李成玉

  二○○七年七月七日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废止和宣布失效部分省政府规章的决定

  为了更好地适应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需要,按照国务院的统一要求,省政府对以往发布现行有效的省政府规章进行了全面的清理。经过清理,省政府决定对其中的26件予以废止、13件宣布失效。

  附件:1.省政府决定废止的省政府规章目录

  2.省政府决定宣布失效的省政府规章目录

附件1
省政府决定废止的省政府规章目录

序号 规章名称 发布机关及日期 废止理由
1 河南省农作物品种
审定暂行规定 1980年10月27日
省政府批转 主要内容与2000年7月8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
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
法》及2004年4月1日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八
次会议通过的《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
种子法〉办法》不相适应。
2 河南省关于举办职
工学校的暂行办法 1982年8月27日
省政府批转 被1989年1月13日省政府发布的《河南省社会
力量办学管理办法》代替。
3 河南省建设工程施
工招标暂行规定 1984年12月14日
省政府发布 主要内容与1999年8月30日九届全国人大常
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招
标投标法》及2002年11月30日省九届人大常
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的《河南省实施〈中
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办法》不相适应。
4 河南省城市居民委
员会组织暂行规定 1985年12月30日
省政府发布 主要内容与1989年12月26日七届全国人大常
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
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不相适应。
5 河南省农村独女户
生育二胎的暂行规
定 1987年8月23日
省政府发布 主要内容与2001年12月29日九届全国人大常
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及1990年4月12日省七届
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的《河南省人口
与计划生育条例》不相适应。
6 河南省林木采伐和
木材销售运输管理
办法 1988年8月18日
省政府发布 主要内容与1998年4月29日九届全国人大常
委会第二次会议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
法》及2001年1月13日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二
十次会议通过的《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
国森林法〉办法》不相适应。
7 河南省地震监测设
施环境保护办法 1988年12月15日
省政府发布 主要内容被2000年7月29日省九届人大常委
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的《河南省实施〈中华人
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办法》代替。




序号 规章名称 发布机关及日期 废止理由
8 河南省《医疗事故
处理办法》实施细
则 1988年12月19日
省政府发布 主要内容与2002年4月4日国务院令第351号
发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不相适应。
9 河南省社会力量办
学管理办法 1989年1月13日
省政府发布 主要内容与2002年12月28日九届全国人大常
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办教育促进法》不相适应。
10 河南省价格监督检
查办法 1990年3月4日省
政府令第15号发
布 主要内容被1997年9月28日省八届人大常委
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的《河南省价格监督检
查条例》代替。
11 河南省行、滞洪区
若干问题规定(试
行) 1990年3月17日
省政府发布 主要内容被2000年7月29日省九届人大常委
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的《河南省实施〈中华人
民共和国防洪法〉办法》代替。
12 河南省图书报刊发
行管理规定 1990年12月2日
省政府令第23号
发布 主要内容与2001年12月25日国务院令第343
号发布的《出版管理条例》不相适应。
13 河南省城市建设拆
迁管理办法 1993年12月23日
省政府令第7号发
布 主要内容被2002年9月27日省九届人大常委
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的《河南省城市房屋拆迁
管理条例》代替。
14 河南省安全技术防
范工程管理暂行规
定 1994年9月21日
豫政文〔1994〕236
号发布 主要内容被2003年2月27日省政府令第74号
发布的《河南省安全技术防范管理规定》代替。
15 河南省《禁止使用
童工规定》实施细
则 1994年9月28日
豫政文〔1994〕241
号发布 主要内容与2002年9月18日国务院令第364号
发布的《禁止使用童工规定》不相适应。
16 河南省档案管理规
定 1994年10月2日
豫政〔1994〕68号
发布 主要内容被2002年3月27日省九届人大常委
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的《河南省档案管理条
例》代替。
17 河南省地震安全性
评价管理办法 1994年11月7日
豫政〔1994〕71号
发布 主要内容与2001年11月15日国务院令第323
号发布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不相适
应。




序号 规章名称 发布机关及日期 废止理由
18 河南省经济合同监
督管理办法 1994年12月12日
省政府令第14号
发布 主要内容与1999年3月15日九届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
同法》不相适应。
19 河南省农村五保供
养工作办法 1995年11月6日
省政府令第20号
发布 主要内容与2006年1月21日国务院令第456号
发布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不相适应。
20 河南省公司登记管
理办法 1995年12月30日
豫政〔1995〕84号
发布 主要内容与2005年10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
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
司法》不相适应。
21 河南省公证若干规
定 1997年1月8日
省政府令第30号
发布 主要内容与2005年8月28日十届全国人大常
委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
正法》不相适应。
22 河南省国家公务员
奖励暂行办法 1997年1月18日
豫政〔1997〕4号发
布 主要内容与2005年4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
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
务员法》不相适应。
23 河南省道路交通事
故处理若干规定 1997年6月4日
豫政〔1997〕34号
发布 主要内容与2003年10月28日十届全国人大常
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
交通安全法》及2006年7月28日省十届人大常
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的《河南省道路交通
安全条例》不相适应。
24 河南省医疗广告管
理办法 1998年10月21日
省政府令第43号
发布 主要内容与2006年11月10日国家工商总局、
卫生部令第26号发布的《医疗广告管理办法》
不相适应。
25 河南省印刷业治安
管理办法 1999年1月4日
豫政〔1999〕3号发
布 主要内容与2001年8月2日国务院令第315号
发布的《印刷业管理条例》不相适应。
26 河南省高速公路交
通管理规定 1999年6月1日
省政府令第49号
发布 主要内容被2004年11月26日省十届人大常委
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的《河南省高速公路条
例》代替。




附件2
省政府决定宣布失效的省政府规章目录

序号 规章名称 发布机关及日期 失效理由
1 河南省乡(镇)级财政管
理试行办法 1984年2月24日省政府发布 适应当时情况的规定,自行
失效。
2 河南省户包治理小流域责
任制若干规定 1984年6月15日省政府发布 适应当时情况的规定,自行
失效。
3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贫困
地区扶持资金使用管理暂
行办法 1986年4月13日省政府发布 适应当时情况的规定,自行
失效。
4 河南省《水利工程水费核
订、计收和管理办法》实
施细则 1987年10月16日省政府发布 适应当时情况的规定,自行
失效。
5 河南省全民所有制企业厂
长(经理)任期经济责任
审计暂行办法 1987年11月11日省政府发布 适应当时情况的规定,自行
失效。
6 河南省星火奖实施细则 1988年6月14日省政府批准
原省科委发布 适应当时情况的规定,自行
失效。
7 河南省机关、团体、企业、
事业单位安全保卫工作规
定 1988年6月19日省政府发布 适应当时情况的规定,自行
失效。
8 河南省科学技术拨款管理
暂行办法 1988年7月7日省政府发布 适应当时情况的规定,自行
失效。
9 河南省《全民所有制工业
交通企业设备管理条例》
实施办法 1988年12月22日省政府发布 适应当时情况的规定,自行
失效。




序号 规章名称 发布机关及日期 失效理由
10 关于开展以劳养武活动的
若干规定 1991年11月7日
豫政〔1991〕99号发布 适应当时情况的规定,自行
失效。
11 河南省重点铁路区段护路
联防承包管理办法 1994年3月4日
豫政办〔1994〕11号发布 适应当时情况的规定,自行
失效。
12 河南省节约用电管理办法 1994年9月7日
省政府令第11号发布 适应当时情况的规定,自行
失效。
13 河南省农业特产税征收办
法 1995年5月23日
省政府令第16号发布 调整对象已消失,实际上已
经失效。





交通部、财政部、中国工商银行关于颁发《车辆购置附加费征收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

交通部 财政部 工商行


交通部、财政部、中国工商银行关于颁发《车辆购置附加费征收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

1985年4月6日,交通部、财政部、工商行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工商银行分行,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根据国务院国发〔1985〕50号文件发布的《车辆购置附加费征收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现将《车辆购置附加费征收办法实施细则》发给你们,请与国务院发布的《车辆购置附加费征收办法》一并贯彻执行。

车辆购置附加费征收办法实施细则
第一条 本细则根据国务院发布的《车辆购置附加费征收办法》(以下简称《征收办法》)第二十一条的规定制定。
第二条 《征收办法》第二条规定的车辆购置附加费每辆只征一次,是指车辆按规定缴纳车辆购置附加费后,直到报废为止,中间发生过户、改型等情况,都不再征费。
第三条 拖拉机暂不征收车辆购置附加费。但拖拉机使用的载重量一吨以上(含一吨)的挂车,应按规定计征。
用国产或进口底盘改装的客车或其他变形车,应在制成整车出售或投入使用时再征收车辆购置附加费。
第四条 《征收办法》第五条第1项中的牲畜车,是指专门运输牲畜的车辆。
第五条 《征收办法》第六条第1项设有固定装置的非运输用车辆,是指消防车、环境保护车、洒水车、混凝土搅拌车、沥青洒布车、铲车、叉车、吊车以及有固定装置的军用车辆等。
《征收办法》第六条第3项其他经交通部、财政部批准免征的车辆,是指港口、车站、货场、厂矿内部搬运用的电瓶车,以及国内用户接受国外赠予的车辆等。
第六条 《征收办法》第八条所指的车辆实际销售价格,暂以生产(组装)厂按规定列作销售收入的价格为准。组装自用的车辆,也适用这一原则。
第七条 交通部门和代征单位征收车辆购置附加费时,必须填制本细则规定的车辆购置附加费收据(见附件1.甲)和车辆购置附加费缴费凭证(见附件2)。根据上级交通部门、财政部门的复议需要退款时,填退款凭证(见附件1.乙)。已征费车辆经复议改为免征费的车辆,退款时必须收回原发的缴费凭证,注销后作为退款凭证的附件。
上项收据和缴费凭证,都是需要严格保管的重要凭证,应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部门(天津、上海市为市政工程部门,以下同)指定印刷厂统一印制,逐级发给各级交通部门和代征单位使用。为了防止弊端,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部门要建立一套收发、登记、保管、审核、销号等手续制度。
第八条 车辆购置附加费实行专户管理、采取“专户存储、逐级划转、存不计息、汇不收费”的办法。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区(市)、县(市)交通部门都要在所在地中国工商银行开设“交通部车辆购置附加费专户”。此专户只能存入和划转,不能动支。
征收和代征单位应将所收车辆购置附加费(指已扣除征收额千分之三手续费后的净额),于三日内存入所在地中国工商银行交通部门专户。滞交时,交通部门应按日加收滞交金额千分之三的滞纳金。
各级交通部门应分别按以下期限将当月应缴费款汇交上级交通部门专户:县(市)月终后三日,地区(市)月终后六日,省、自治区、直辖市月终后十日。
第九条 交通监理或公安车辆管理部门发现缴费人漏缴车辆购置附加费时,应责成缴费人向所在地交通部门补缴费款,并通知所在地交通部门补征费款和按漏缴额加收百分之一的补办费。
上项补征费款,交通部门可计提千分之三的手续费。所收补办费应按月拨给发现漏交的交通监理或公安车辆管理部门作为正常经费开支。
第十条 代征单位有漏征车辆购置附加费时,应负责追补应缴费款。在一个月内能追补到的,仍可计提千分之三的手续费;逾期追补不到的,由代征单位负责赔偿。赔款交当地交通部门。
第十一条 各级交通部门根据《征收办法》第十八条和本细则第八条收取的罚款和滞纳金,作为车辆购置附加费收入处理。
第十二条 凡查明有符合《征收办法》第二十条情况的检举揭发者,在按规定的收费额收款后,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部门可以酌情发给一百元至五百元的奖金。
第十三条 征收和代征单位应于月终后三日内按照本细则规定的格式,编制车辆购置附加费征收月报表(见附件3),连同全月的车辆购置附加费收据及退款凭证(报查联),一并送所在地交通部门审核。月报中本月的“车辆购置附加费合计金额”必须与收据(报查联)总额减去退款额后的净额相符;“应交车辆购置附加费金额”也应与“已交车辆购置附加费金额”一致。
第十四条 交通部门收到征收和代征单位车辆购置附加费征收月报表后,必须认真审核,审核无误后,汇编车辆购置附加费征收月报表,送上级交通部门审核、汇编。经逐级汇总后,由省交通部门上报交通部审核。
各级交通部门的汇总报表,均应包括所属交通部门报表的数字,并与所属上交费款核对,如有不符,应及时追查,不许截留、漏交费款。
第十五条 各级交通部门因承担车辆购置附加费的管理和监督工作而增加的开支,按事业单位有关财务管理办法办理。可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部门按年汇总编制管理费预算报交通部审批核定,从征收的车辆购置附加费中拨付。
第十六条 本细则与《车辆购置附加费征收办法》同时实施。

附件1.甲 车辆购置附加费收据
年 月 日 编号
--------------------------------------------------------------------------第
| 交款单位 |
|----------------------------------------------------------------------|
| 车辆型号 |
|----------------------------------------------------------------------|联
| 购车单价 |车 数| |
|----------------------------------------------------------------------|
| 购车总价 |
|----------------------------------------------------------------------|
| 车辆购置附加费金额(大写) |
|----------------------------------------------------------------------|
| 发给车辆购置附加费缴费凭证号码: 自 号至 号 |
--------------------------------------------------------------------------
收款单位 经手人
凭证使用及印制说明:
1.收据共四联,规格19公分×8公分,
第一联 报查 交主管交通部门 (黑色字)
第二联 收据 交购车单位 (红色字)
第三联 记帐凭证 (绿色字)
第四联 存根 (蓝色字)
上述四联的名称、用途应分别印制在凭证右侧。
2.收据应顺号填写,并加盖车辆购置附加费征收专用章和收款单位公章。
3.收款同时,按每车一证发给车辆购置附加费缴费凭证。
4.收据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部门统一印制,逐级发给征费单位。

附件1.乙 车辆购置附加费退款凭证
年 月 日 编号
--------------------------------------------------------------------------第
| 收款单位 |
|----------------------------------------------------------------------|
| 车辆型号 |
|----------------------------------------------------------------------|联
| 购车单价 |车 数| |
|----------------------------------------------------------------------|
| 购车总价 |
|----------------------------------------------------------------------|
| 退款金额(大写) |
|----------------------------------------------------------------------|
|注销车辆购置附加费缴费凭证号码:自 号至 号 |
--------------------------------------------------------------------------
退款单位 经手人
凭证使用及印制说明:
1.凭证共四联,规格19公分×8公分
第一联 报查 交主管交通部门 (黑色字)
第二联 收据 交收款单位 (红色字)
第三联 退款单位的记帐凭证 (绿色字)
第四联 存根 (蓝色字)
上述四联名称,用途应分别印制在凭证右侧。
2.凭证应顺号填写,并加盖车辆购置附加费征收专用章和退款单位公章。
3.退款时,必须收回原发的缴费凭证,注销后作为退款凭证的附件。
4.凭证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部门统一印制,逐级发给征费单位。

附件2:车辆购置附加费缴费凭证
--------------------------------------------------------------------------------
| 车辆购置附加费 注 意 事 项 |
| 缴费凭证 |
| 1.征费后,每年发一证。 |
| 编号 |
|---------------------------------- 2.凭此证向交通监理、公安车辆管理 |
|| | | |
||车 型 | | 部门申请车辆牌照。 |
|| | | |
||--------|--------------------| 3.此证应顺号填写,并应加盖征收专 |
||生产(组| | |
||装)厂 | | 用章和收款单位公章,否则无效。 |
||--------|--------------------| |
|| | | 4.交通监理、公安车辆管理部门凭此 |
||牌照号码| 年 月 日 | |
|| | | 证发给车辆牌照以后,应加盖“牌照 |
||--------|--------------------| |
|| | | 已发”戳记,并填写牌照号码。 |
||发证机关| | |
|| | | |
|---------------------------------- |
| |
--------------------------------------------------------------------------------
1.证芯(硬纸白色黑字卡片,规格12.5公分×8.5公分)
2.证套:
(1)封面为红色塑料,封里加透明塑料,以套入证芯。
(2)封面右半部烫金色印刷以下字样,上端为“车辆购置附加费缴费凭证”,下端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字样,中部偏上印刷公路路徽图形。
(3)规格:封面13.5公分×9.5公分,封里不小于12.5公分×8.5公分。
3.车辆购置附加费征收专用章
(1)圆形、直径3.2公分。
(2)上端刻“车辆购置附加费”、中行刻“征收专用章”,下端刻“××省(区、市)交通厅”字样。
4.牌照已发章
(1)规格:长方形,4公分×1.2公分
(2)刻“牌照已发”四字。

附件3:车辆购置附加费征收月报表
填报单位 年 月份 金额单位:元
--------------------------------------------------
项 目 |行次|
------------------------------------------|----|
| 购车数量(辆) | 1|
国 |----------------------------------|----|
产 | 购车总价 | 2|
车 |----------------------------------|----|
| 车辆购置附加费金额 | 3|
------|----------------------------------|----|
| 购车数量(辆) | 4|
进 |----------------------------------|----|
| 购车总价 | 5|
口 |----------------------------------|----|
| 车辆购置附加费金额 | 6|
车 |----------------------------------|----|
| 其中:海关代征金额 | 7|
------------------------------------------|----|
车辆购置附加费合计金额(3+6) | 8|
------------------------------------------|----|
其中:罚款收入 | 9|
------------------------------------------|----|
滞纳金收入 |10|
------------------------------------------|----|
扣除手续费金额 |11|
------------------------------------------|----|
应交车辆购置附加费金额(8--11) |12|
------------------------------------------|----|
已交车辆购置附加费金额 |13|
------------------------------------------|----|
发出缴费凭证起止号 |14|
--------------------------------------------------
------------------------------------------------------------------------
本 月 | 本 年 累 计 | 备 注
------------------------------------------------------------------------
说 明
1.填报单位及报送日期:
代征单位于月后二日内报当地交通局;
县、地区、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局、厅逐级汇总分别于月后4日、
7日、11日上报。
2.代征单位报送本表时,应附送全月的车辆购置附加费收据和退款凭证的
报查联。收据金额合计(包括罚款、滞纳金)减去退款凭证合计后的金
额,须等于本表第8行数字。
3.各级交通部门应根据本表第12、13行数字与银行专户当月实收及月后实
交帐目核对,如有不符,应立即追查,不许截留或漏交费款。
4.本表各行须逐一填写,如当月未发生该行数字,应在该处划“--”号。省
(自治区、直辖市)交通厅汇总时可不填第14行。
5.特殊情况在备注栏说明。
------------------------------------------------------------------------